编者按:1995年,一个叫周元晖的年轻人和他的创业伙伴成立了一家提供图文设计及印刷服务的公司,后来,这家公司成为中国公共关系业的知名品牌,并成为本土第一家营业额过亿的公关公司。它就是海天网联。近期,海天网联总裁周元晖接受中国公关网采访,分享海天网联13年的成长故事。
转型:从被动变化到主动应对
中国公关网:周总,您好!首先可否请您跟我们分享一下海天的成长历程?这其中经历了哪些关键性阶段?
周元晖:海天网联成立于1995年,到现在已经有13年的时间。在这13年里,我们进行了两次业务转型,还经历了一些意外事件、突发事件,这些都对我们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海天的第一次业务转型是在1999年,当时业务从以设计印刷服务为主过渡到大型活动的策划管理。当时,这个转型做得坚决而快速。通过这次转型逐渐帮助海天在行业里树立起影响和口碑。
第二次转型是从2001年、2002年开始的,从活动管理向更广泛的市场营销服务方向转变。
中国公关网:是什么原因促使你们进行第一次转型,也就是从做印刷设计转到做活动?
周元晖:其实公司从设计印刷业务来讲,当时的利润还是不错的。但我一个在美国深造学习的朋友,回国后跟我谈了很多。他说我应该对未来有个规划,他帮助我分析,分析得出当时业务虽然正处在上升和收益比较好的阶段,但是这块业务将逐渐朝着激烈竞争和低利润方向发展。他建议我要寻找一个现在暂时没有大的发展,但是今后被看好的方向发展。
因为这样,我特地找了一家咨询公司,经过差不多长达3、4个月的反复沟通,决定将海天从设计印刷服务向着大型活动策划管理方向去调整。
后来事实证明这次转型是正确的,而且是快速及时的,对我本人和公司来讲都获益匪浅。其中最大的帮助就是通过这个过程,教会我一些思考的方法。今后我也会用类似的方式去思考公司未来的事情。
中国公关网: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思考方法是什么?
周元晖:第一个思考方法就是居安思危,任何一项业务都有他成长的曲线,我们永远都要在这个曲线往下走之前寻找到往上走的曲线。
周元晖:实际上在97年底的时候,我们就开始零零星星的接触活动业务,最主要是来自于客户在活动业务方面的需求。当时客户有活动的需求,但是可以选择的做活动的公司并不是很多。
起初我们是被动响应。公司转型之后,我们开始做人才和资源上的准备,而且把公司过去所缺少的,比如活动管理和运营资源结构整合到公司结构中来,这就是所谓的变被动为主动。
成长:务实进取
中国公关网:回顾海天13年的发展历程,您认为海天的成功可以用哪些关键词来概括?
周元晖:第一个关键词是快速决策,海天是一家独立的公司,核心管理层的构成相对简单、精干,所以在决策方面的速度比较快。
第二个关键词是相机而变,这个可能也是配合市场的变化趋势和客户的需求,只是说有主动和被动之分,相机而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第三个我觉得是企业文化,我个人对海天的企业文化谈不上百分之百满意,但是基本上觉得我们还是有一定的特色。
我们现在的公司文化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是基于大家得有一个共同认同的价值观。这个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应该是公司企业文化的基础。
第二是我们崇尚什么样的公司氛围?
第三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要说分享价值观,我觉得首先是海天平等的氛围,还有就是亲和力、开放、进取的精神,同时还要有想法、有创新。我们所崇尚的工作氛围是能生活的更快乐,工作的更快乐。
中国公关网:你觉得海天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周元晖:第一点我觉得海天是一个务实的公司,我一直在跟我们的客户、我们的同事强调,无论我们做什么样的转型、什么样的提高,完美的执行力是我们首先要保持的。因为这种完美的执行力帮助我们和客户建立起牢固的信任关系。
第二点我觉得我们有一个竞争上的优势,虽然海天不像奥美是国际公司,但是我觉得我们在实际成长的这么多年里,还是用国际化公司的标准来要求我们自己。
第三点我觉得还是对公司未来的思考,这点让我挺欣慰的,我的有很多同事都愿意为公司的未来思考,愿意跟我进行探讨。这种思考不仅仅局限在项目上,还包括对公司未来的发展策略。同时都已经逐渐的开始基层参与进来了,这是这两年发生比较大的一个变化。
中国公关网:你现在来看的话,海天今后会是怎样的一家公司?
周元晖: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在过去的几年里都没有改变过,而且也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我们希望成为客户的长期市场营销合作伙伴。只有通过长期关系的建立,才能帮助我们客户、帮助我们企业,无论是在提升品牌也好、促进销售也好,让他们看到海天的价值。
现在每个公司都应该有自己一定的特色,这个可以跟同行区别开来,也可以帮助客户进行了解。执行是我们的老本行,但是同时在策略层面上我们也要有所研究、有所掌握。海天在今后不会转化为一个纯的策略公司或者顾问公司,更多的是通过策略、通过顾问这种咨询来带动我们的执行力,给客户提供一个既有策略、又有良好执行、全面的解决方案。
中国公关网: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在二线城市开设分支机构,您如何看待二线公关市场?
周元晖:二线市场其实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现在我感觉到经济环境的多变性和不稳定以及种种挑战,都会使企业在销售方面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而相对来讲一类市场的竞争尤为激烈,市场也渐趋饱和。而二类市场区别于一类市场,它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成长空间。所以我相信今后客户肯定会有向二类、三类或者更远的市场发展的趋势,去开拓新的市场、提高销量。我相信在此同时,他们在市场预算的配备上,也会更加朝着这种直接产生销售结果的方向去转移,他们还会需要我们。
所以目前这块,海天还是跟着我们客户走,通过客户帮助我们把二线市场的网络建立起来,也就是说我不会过于激进的提前建立二线、三线的网,因为我们本身开始在积累一些资源,随着时机成熟、通过业务、通过客户帮我们带来更广泛的业务覆盖面。
中国公关网:二线公关市场,您最看好哪个区域?
周元晖:现在我觉得西南市场还是有一个相当大的发展潜力,至于长三角、珠三角相对来讲目前来看已经是相对比较成熟,西南市场还是有一定的开发空间。
中国公关网:现在大家都在提整合营销传播,很多公关公司会涉足广告等领域,海天是否也会尝试多元化发展?
周元晖:我想在这方面大家可能都在思考,因为所谓多元化一方面是完善我们所能够提供的产品、能够提供的服务,同时多元化还需要有一定的整合能力。也就是在客户需要专项需求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提供更多的选择。而且一旦时机成熟,需要这种所谓的整合营销咨询和整合营销服务,我相信在多元化的平台上有一定的整合能力,就会使我们抓住这个机会。现在在多元化方面的探索和扩张上,虽然海天过去迈的步子不是很大,但是一直没有停止过。无论从活动从公关从营销甚至到促销,这方面我们都有所涉及,包括零售渠道市场。
接下来,我想现在大家无可避免的必须要探讨自己在数字营销、网络营销方面的规划,就像我前两天去美国考察,看到在美国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了,包括我们周边的比如日本等等。我觉得这块现在仅仅有思考已经来不及了,应该是要付诸于行动的时候了。
中国公关网:您刚才提到数字营销,从您的工作经验来看,有没有感觉到因为数字的变革而带来的一些挑战?
周元晖:挑战肯定是有的,新公司、小公司可能起步晚,但这些人受的教育、背景,包括成长环境跟我们都不一样,他本来就生活在网络上,接触的新鲜事物可能比我们更快一些。在这方面海天如果不做出快速反应的话,这将成为我们的一个挑战。
但是整体而已,我更多的还是把它看作一个机会,所谓web2.0时代也是为大家创造了一个比较新的机会,或者比较公平的机会,就看谁在这方面动作更快,或者有更多的实力能够把这块业务发展起来。
周元晖:现在因为跟不同客户已经建立了比较深厚的关系,我们可以拿到他年度的预算,无论传播也好、体验营销也好,拿到这个年度预算。在这个年度预算上我是需要帮助客户来精心规划这些钱怎么用,如何让他能够产生最大的回报率。尤其今年我觉得大家已经看到了网络的影响,无论他的传播速度、互动能力,还包括大家在网络上的话语权等等都已经产生了,我相信对我们的客户或者对于企业产生了非常深远的震动和影响。
所以在这块,我觉得首先在管理预算方面我们主动的帮客户把他的钱花在更有效的传播方式和沟通方式上。这是从管理整个预算来看。
第二具体到所谓体验营销活动这块,我们也要结合更多的数字传播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价值。因为有的活动现场,可能中型的活动影响几百人,大型活动影响多达2000人。但是如果跟网络平台以及手机平台结合起来,如在前期的宣传、在现场虚拟会议环境、特别是在活动结束之后,形成一个持续沟通互动的过程,数字营销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中国公关网:从我的观察来说,海天作为一家本土公司,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多国际化的特征,您是什么时候意识到要使海天走国际化的方向?并如何来实现它?
周元晖: 其实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应该是在2000年前,当时公司已经开始有这方面的变化了。我觉得这也是机会使然,从海天成立到现在,我们所服务的主要客户,大部分客户还是以国外品牌在中国的投资为主,所以给他们提供服务,而且这些品牌都是一些非常大、非常规范的品牌。所以在给他们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不自觉的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我们有几个很重要的老师,第一个老师就是IBM。IBM不仅仅是对整个IT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性和前瞻性,同时我觉得他在整个公司管理的理念上和运营的流程上也是非常完善的。而这个阶段正是公司成长最初的4、5年的时候。
我们的第二个老师应该是英特尔,英特尔公司使我们将在IBM身上学到的很多规范性的东西后,更多地朝高效互动的沟通平台以及创意性思维方向转变。这是我认为客户所带给我们的。
接下来有这样的思考之后,我们开始寻找一些有国际化背景的同事加入到公司来。因为我们毕竟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对本地的市场是比较了解,但是我们所处的这个行业并不是中国的行业,应该说在国外已经有了相当多的成长历程,有了相当多的积累。所以这些人进来之后,他可以带来一些不同的视野、带来一些不同的经验。当然从新的海天员工构成来讲,肯定还是以本地员工为主,但是我们还是一直坚持让这个结构能够比较广泛化,这种来自于其他的国际背景、教育背景、工作背景等等。
中国公关网:您如何看待中国本土公关业的国际化道路?
周元晖:我觉得中国本土公关公司想做到真正的国际化,道路还是很漫长的。因为国际化并不是说公司有一个英文名称、有一个国际化公司的运营流程、管理方法、或者文化氛围,关键是看我们的企业能否走出去,这才是所谓真正的国际化。而这块公关公司自己努力是一方面,更多是看中国国力的一种提升,是不是有更多我们本土的企业能够走出去,能够把我们本土的公关公司带出去。反观一下所谓国际化公司的形成,包括海外业务扩展也是这样的一个发展进程。
中国公关网:海天有没有考虑跟国际上先进的同行,进行一些战略上的合作?
周元晖:其实这种战略上的合作,应该说我们已经开始有所尝试,跟国际上比较著名的传播集团。还有和推广公司之间也有合作,这种合作不仅仅是帮我们带来一些业务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经验和知识分享的过程。
周元晖:对,可能我们对这方面的信息也更加的敏感吧。慈善基于在公司的业务运转,是非常良性、非常正常的情况。所以还是回到那句老话把业务做好了,才能做一些更多的事情,而不是为了所谓的慈善而慈善。实际上我们做的事在这方面还是非常有限的。
中国公关网:很多人觉得你是一个比较低调的人,就是在对品牌自身的构建过程中,可能因为你低调,很多事不愿意去做,怎么去协调这个东西?
周元晖:其实我本人可能相对来讲是比较低调的,但是对于公司品牌的塑造,我觉得这个工作是必须要做的。可能我们更多的是以巧劲来做,就像我刚才讲的首先是用口碑建立,口碑建立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这也是一个基础。另外在主动的传播过程中,更多的去借助一些资源、借助一些平台来传播出去。
中国公关网:回到关于公司自身品牌的塑造上来讲,因为公关公司大多是从一开始帮着客户去塑造品牌。回过头来咱们自己,发现海天一回头十几年过去了,现在海天来讲,对自身品牌建设方面会有哪些行动呢?
周元晖:关于品牌建设方面,第一个品牌建设是先把我们的业务做好。第二也在开始做一些主动的包括我们最新一版的公司网站也要发布,同时包括跟协会的一些合作,和公关网的一些合作,这也是品牌提升、品牌传播中的一些渠道。另外用某种形式去支持一些、赞助一些行业内的会议、论坛,我觉得这也是传播品牌的一个方式。
中国公关网:最后问一个相对轻松的问题,作为一位商业精英,您如何去平衡工作和生活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周元晖:坦率讲,我觉得我个人现在还没有很好的做到工作和生活的一种平衡,但是比过去几年会好很多。但是工作我基本上还是会放在第一位,生活我觉得还是要给自己留出相当多的一些时间满足自己的个人爱好,同时在满足自己个人爱好的过程中,也带给我一些不同的灵感。
中国公关网:比如说现在你回顾一下做公司十几年,你觉得现在怎么看待个人的成长?比如说回顾十几年前你刚做公司那会儿,那时候个人的状态、对人生的看法,跟现在比有没有不同?
周元晖:我做这个公司的时候,大概是27岁,而且是第一次自己开始做生意,所以我觉得当时没有什么太多的思考。
现在回忆起来,只是觉得那会儿日子过的挺开心的,没有太多的压力、也没有太多的责任,虽然说工作很忙,可能占的时间更多,我觉得最大的差别是在于过去想的少,现在想的多。现在的使命感、责任感可能是过去所没有的,即使成立这个公司也是懵懵懂懂进到这个行业里来的。我相信这块可能是一个很大的变化,有时候更多的是思考使命、思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