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P2P行业最热门的话题当属“去担保”,少数平台开始考虑或已经试水“去担保化”,但在当前国内的网贷平台中,至少有超过6成的平台都不同程度地引入了担保机构来为项目做信用背书,信融财富董事长齐洋认为,目前我国的征信体系还不完善,完全让投资人独立辨识风险的大环境尚未建立,且当前P2P行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各方面均存在较大完善空间,短期内难以实现完全“去担保化”。 据悉,国内的P2P担保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独立的专业第三方融资担保机构提供担保;二是平台对全部项目提供保障;三是小贷公司、典当行、个人甚至其他企业担保。其中,独立的专业第三方融资担保机构提供担保是当下较受业内认可的担保模式,此种模式下,项目一旦出现逾期或违约,第三方融资性担保公司将先行垫付本金及收益,切实保障投资人利益。采用这种模式的有信融财富,该企业自成立以来便一直与专业的第三方融资担保机构合作,由合作方为项目风险兜底,平台自身为纯居间信息服务平台,除非遇到非常极端的情况该平台才会启用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和利润来实现垫付。但据信融财富董事长齐洋介绍,该平台成立两年多时间以来,目前成交总额已接近20亿元,尚未出现非常极端的情况,事实证明该种模式具备较强的安全性和保障性,是当下也是未来一定时期内比较主流的担保模式。 虽然“去担保化”是P2P行业发展不可阻挡的大趋势,但当下对“去担保化”的争议一直存在。没有了担保,“P2P平台还可信吗?我还投不投资呢?”此类疑问困惑着众多P2P投资者。在美国等P2P行业发展较成熟的国家,这样的担保形式并不存在,几乎每个投资人都知道,自己需要对决策负责,盈亏都由自己承担。有业内人士认为,P2P在我国采用担保形式,也是现实国情所需要。中国目前征信体系尚不完善,社会诚信欠佳,投资人辨别风险的能力不足,他们也希望有组织机构能对资金安全作出承诺,此外,投资人的投资习惯以及P2P行业的发展成熟度,都决定了当下我国的P2P行业短期内难以完全“去担保化”。 在“去担保化”趋势的推动下,保险公司承保模式、完全无担保模式等新兴担保、运营模式正在逐步被探索和尝试当中,每种模式都有待市场的考察与检验。未来随着市场的成熟、征信体系的完善,相信P2P行业将有能力建立和完善互联网化的风险控制和评估体系,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逐步实现去“中介化”,诞生更多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为投资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UED:gogu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