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在美国芝加哥凯悦大酒店举行的国际商业传播者协会(IABC)“金鹅毛笔奖”颁奖仪式上,上海视点公共关系有限公司的朱艳艳总经理因成功策划“2001奥妙新妈妈”大赛,获得营销传播类大奖。这是中国公关人首次在这项被誉为“商业传播业奥运会”的国际评选活动中摘走奖牌。 光阴似箭,五年过去了,中国公关业也正飞速向前发展。 2007年4月,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与国际商业传播人员协会通过建立合作关系将IABC认证项目引入中国。这一次,朱艳艳总经理作为上海市公关协会的会员同时又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国际商业传播者协会会员的双重身份,同40多名上海公关界的同仁们一起见证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时刻。借此契机,我们采访了这位见证了中国公关业起步、发展的魅力女性——朱艳艳。 “把IABC认证项目引入中国,可以提升 中国公关业的专业化和国际化程度” 说起IABC认证项目,朱艳艳不由自主地回想起五年前的那场美国颁奖礼。其实在此之前,她根本不了解IABC(国际商业传播人员协会),当时一个国际公关界的朋友了解到视点公关策划的“2001奥妙新妈妈大赛”覆盖7省市,报道跨度长达5个月,还有一台在母亲节期间播出的90分钟总决赛电视晚会,就建议她去IABC试一试,当时朱艳艳只是想了解一下这个评选活动的“游戏规则”,没想到就在1000多份竞选材料中胜出。这是中国公关人首次在这项评奖被誉为“公关界的奥林匹克”活动中摘走殊荣。在采访现场,朱艳艳拿出了一个足足8厘米厚的文件夹,里面是她当年对“奥妙新妈妈大赛”7500份表格的整理,和近万份资料的汇总。什么是国际竞赛的“游戏规则”?她以一份当时参加评选的文档资料举例给记者看,每个字的大小,每一行的间距,每份材料的字数都是严格按照IABC标准来操作的。当然,更重要的是案例本身的创意、执行以及最终效果,既要符合传播界的“规则”,又要有创新。而视点选送的案例确实让那些国际评委们眼前一亮。所以,获奖不是“意外”,朱艳艳更愿意把它当作是一种激励,激励自己在公关行业坚定地追求专业和创新。 事实上,在朱艳艳看来,此次IABC与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联手合作推出的ABC认证,恰恰也体现了一种规范度和专业度。不过,她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认证的专业性到了中国千万不能被“稀释”,要一如既往地保持它的权威。只有这样,国内公关行业的发展才能更为规范,才能掌握对外直接交流的“国际语言”。通过认证,IABC在国际公关行业的权威性和专业性能够给本土公关业带来“标准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国际公关界的全新理念。而中国公关人可以在此过程中以实际能力和表现向国际传播界证明,这个国家在市场传播领域有着出色的人才和创意能力。 “我不觉得公关的繁琐和费心是一种苦,这是一项充满挑战的行业,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热爱和责任,一种投入和激情” 如今,朱艳艳的视点公关公司早已跻身上海本土公关公司的前列,其客户绝大多数是世界500强企业。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公司从创立至今,却始终保持十几个员工的规模。之所以一直不扩大员工队伍,朱艳艳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她说,我要把公司打造成完美的“精品店”,而不是可能良莠不齐的“连锁店”。在视点,每一位刚进来的员工都会接受一套完备的培训,它告诉你一个公关策划是如何从构思变成现实的。朱艳艳说,我希望每一个在视点工作的员工都有一个良好的“起步”。另外,通过十几年的运营和积累,公司拥有一整套完善的公关服务流程和内部管理制度,正是有了这样一套规范的体系,才会让每位员工可以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个过程,从而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现在不少公关公司都会有员工几乎天天要加班的现象,在朱艳艳看来,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很多情况下,未必是员工没有尽责,而是企业本身在管理上存在不恰当的地方。相反,在视点,记者看到,这里非常注重人文关怀,工作的环境氛围简单轻松,很有个性。朱艳艳说,我们提倡“快乐公关”,做公关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有时候还会带给你一点成就感。 当记者问起怎样的人适合做公关呢?朱艳艳认为,除了能力外,最重要的是以诚待人,诚信非常重要。尤其是当你面对客户的时候,不应该耍小聪明和客户斗智斗勇,而是要经常站在客户的立场上,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客户的利益着想,以诚服人。 “看着员工们日益成长,他们身上的潜力不断被发掘,而不至于被埋没,这是我现在最大的满足。” 尽管在国际上公关是一个传统并值得尊敬的行业,尽管公关进入中国也已有了20多年,但在中国,即便是像上海这样的繁华大城市,公关仍被视为新兴行业。 当然,这个城市的快速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和宽广的平台,比如奥运会、世博会,每一次盛会的“内容”中必然包含着各种公关活动。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带着热忱投身到公关事业中。对此,朱艳艳说,一般公关人在开始工作的一两年内起步会较快,随后会进入一段瓶颈期。她曾观察自己公司的员工,有些人在这个期间会对工作表现出疲倦感,认为公关就是这么回事,活动做得多了也有了套路,缺少了创新的动力。一旦松懈,那么,他们很快就会被淘汰。而有些人则会在这个时期去寻找、去琢磨,从以往的经验中发现新的亮点。这样的人往往会在总结中收获更多,而一旦过了这道“坎”,他们就会进入一个上升的新阶段,会进行新的学习,进行新的尝试,从而对公关产生更大的兴趣。 现在的朱艳艳早已过了从盈利数字上获得满足感的阶段,她更愿意去观察年轻的公关人才,与同事分享公关各阶段的从业体会。她说,看着员工们日益成长,她们身上的潜力不断被发掘,而不至于被埋没,这才是她现在最大的满足。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UED:gogu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