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会长、中日医院王辰院长在研究启动会上表示,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第一大类疾病,而呼吸疾病中鉴别诊断最难的就是间质性肺疾病,其中就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希望通过此次队列研究,能够填补国内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疾病领域流行病学的空白,同时促进中国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治流程的标准化,提高诊治水平。 “目前欧洲、美国和日本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都做了相应的登记研究,而我国相对重视不够,在流行病学、疾病特征等方面都缺乏全面的资料。”代华平教授指出,因此我们需要高质量的大数据来支撑认识这样危害大并且发病原因不是很清楚的疾病。 该研究将历时5年多,建立特发性肺纤维化前瞻性队列,构建规范的临床数据库和生物标本库,描述 IPF的人口学特征与临床特征、自然病程、合并症与并发症特点、急性加重风险、患者生活质量、预后及影响因素,以及疾病负担等,筛查出预示IPF病情发展与转归的相关生物学标志物,在此基础上,建立IPF患者的规范管理体系和多中心协作网络。 什么是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 不能爬楼梯,一爬就气喘;不能干家务,一动就气喘,咳嗽;连吹肥皂泡也成了一种奢望。他们的肺仿佛被一张无形的网勒紧,束缚着他们的日常行动和生活。对于常人来说再自然不过的“呼吸”,却成为他们四处奔走、渴望达成的目标。这些都是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这种疾病患者的表现。
权威建议:识别危险信号,早诊早治 研究显示:吸烟、空气污染、胃食管反流、家族史等是导致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危险因素1,2。起初,患者通常没有症状或者仅有一些轻微的症状。随着疾病恶化,可能会出现干咳、气短、疲乏无力、经常感冒、杵状指、体重减轻等症状。专家提醒,对于存在危险因素,并且有上述症状的人群,尤其是年龄超50岁的男性,应尽早到正规医院做个高分辨率的CT检查来明确诊断。 目前,高分辨率CT是早期诊断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关键检查。高分辨率CT较普通CT可更明显、清晰地显示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部如蜘蛛网一样的小窝蜂阴影。
|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在贵州,每一帧安居乐业的幸福画...[详细]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UED:gogu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