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2014-08-28(中国商业电讯)--智能手机的应用,催生了移动互联网的爆发。据《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4)》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8.38亿户;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占总网民数的八成多,手机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为顺应潮流,新老互联网公司纷纷加入移动端竞争行列。而刚刚兴起的互联网金融也不甘落后,不论是百年老店平安集团陆金所,还是新潮小铺梧桐理财网,纷纷开发移动端应用程序,期望在移动互联网占领高地。 对于正值混战中的互联网金融,在植入互联网的基因之后,更加强调用户体验的便捷性。而这种便捷性的体验不仅仅在于移动端的应用,也在于金融产品本身的属性之一——流动性。理论上,任何一款金融产品,实质上是在追求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搭配和平衡,而金融产品本身的便捷性则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产品流动性上。互联网金融利用IT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了投资理财的便捷性,而移动互联网则将随时随地可投资的优越用户体验发挥到极致。但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流动性难题尚未解决。 以P2P网络借贷为例,目前,虽然大多数平台,不仅仅有投资借款债权的理财平台,还有为提高产品流动性纷纷推出的债权转让平台,形成了各平台内部的“二级市场”。如老牌陆金所、人人贷,在设立投资理财专区的同时,还设立了转让专区。就连新兴互联网理财平台梧桐理财网在构建之初也精心设计“随心投”和“随意转”两款产品,欲将流动性提高到极致。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P2P转让平台一直有所压力,内部“二级市场”还不够活跃,使得债权不能在期望的时间转让成功,从而造成转让专区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流动性价值尚未完全体现。 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三。第一,余额宝等宝类产品虽然刮起全民理财的旋风,互联网金融也在近两年被黏在舌尖,但大多数用户的长期投资行为尚未培养起来,很多用户的投资理财行为仅仅是在新生事物中获得一次性体验。也就是说,尚处于被市场验证的阶段。第二,同一“二级市场”中的产品门类还比较单一,投资者在同一平台中可选门类较少,难以实现组合投资。第三,各“二级市场”互相之间尚未开放,产品的转让仅仅限于各平台内部的用户,限制了参与者的来源。 不过,从过去到现在,情况逐渐乐观。不仅有拍拍贷的信用借款和积木盒子的担保债权,也有梧桐理财的金融资产的质押借贷,产品门类日益多样化。而互联网信息共享、开发协作的基因必然会使得各平台的内部“二级市场”演变为开放联合的大类资产交易市场,向类似美国交易公司Second Market的模式转变,使得交易市场逐渐繁荣。 展望未来,移动端超越PC端已近在眼前,同时,各平台数据显示,互联网金融“二级市场”交易也逐渐活跃。当二者碰撞,很可能会产生掌上金融交易所的火花。当然,目前这样的“交易所”还处于“胚胎期”。未来,在市场更加开放协作之后,掌上金融交易所的实现值得期待。 |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在贵州,每一帧安居乐业的幸福画...[详细]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UED:gogu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