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5年8月11日 /美通社/ -- 近日,英飞凌科技宣布为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以下简称"SEE基金会")与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以下简称"绿色江河")共同发起的"点绿长江"项目提供专项捐助和系列支持,以"科技赋能+人文关怀"的创新模式,助推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此次合作是继"大熊猫栖息地修复项目""一亿棵梭梭"等公益项目之后,英飞凌在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又一次重要探索,展现了科技企业在生态保护中的创新担当。 科技赋能生态保护 人文点亮绿色未来 长江流经中国1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水脉链接中国经济总量超40%的区域,她像纽带一样把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众多城市连在一起。2024年10月,SEE基金会与"绿色江河"共同发起"点绿长江"共创项目,优先通过长江主题邮局模式开展保护行动。 长江主题邮局是世界首个以河流流序命名的主题邮局,计划从青海长江源到上海长江口,在长江干流流经的11个省级行政区各设立一个主题邮局,以邮局为载体,结合当地自然与文化特色,开展多样化的生态保护活动,如气候变化与冰川退缩、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垃圾调查与回收、青少年生态环保培训、公众生态环保知识普及以及河流生态文化主题活动等,并依靠技术实现长江不同点位的影像和数据链接。 作为积极践行可持续理念的科技公司,英飞凌主动参与"点绿长江"项目,除了专项捐助之外,还特别组织"长江源头实地探访活动", 到访位于青海省长江源头第一镇唐古拉山镇、海拔4540米的长江1号主题邮局,观察班德湖野生动物活动情况以及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重点考察了当地生态环境正在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并进行"垃圾清零30平"活动,通过实际行动推进水环境的持续改善、动物栖息地的修复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 英飞凌科技高级副总裁、工业与基础设施业务大中华区负责人于代辉、英飞凌科技大中华区企业传播负责人朱琳、SEE基金会合作发展与内容运营总监周轩宇、绿色江河发起人杨欣、英飞凌志愿者协会代表及相关媒体共同参与了此次长江源生态探访活动,并见证了项目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现场还分别与位于宜宾的4号主题邮局、武汉的7号主题邮局、上海的11号主题邮局等志愿者视频连线,介绍分享各自主题邮局的运作情况,并发出"共护长江水"的倡议。 此外,科普教育是长江主题邮局目前重要的作用之一,基于主题邮局开展长江自然讲堂培训生态环保小讲师,从而将绿色理念传递给更广泛的社会公众。英飞凌还将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长江自然小讲师"活动,在环保实践中加深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和理解。值得关注的是,英飞凌大中华区超过50%的员工分布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这种独特的区位优势为深度参与"点绿长江"项目奠定了基础。从员工的日常环保行动到跨区域联动,英飞凌正携手SEE基金会与绿色江河等合作伙伴,共同构建覆盖整个长江流域的立体化环保网络。通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推进模式,让蕴含着绿色环保的希望火种汇聚成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澎湃动力,为最终实现"点绿长江,点绿中国"的愿景提供支撑。 在项目启动仪式的致辞中,英飞凌科技高级副总裁、工业与基础设施业务大中华区负责人于代辉指出:"很高兴与SEE基金会、绿色江河携手推进生态环保事业,共同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英飞凌不仅致力于成为技术创新的标杆,更立志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典范。依托在功率半导体领域的技术优势,我们正在构建覆盖能源全产业链的创新解决方案:从关键技术支持到高能效产品研发,从产业赋能到社会价值创造。我们相信,科技的力量应当服务于绿色未来,而英飞凌将持续以切实行动,携手各界伙伴,共同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英飞凌科技大中华区企业传播负责人朱琳表示:"此次参与'点绿长江'项目,不仅致力于长江源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更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播和员工乃至公众环保意识的培育。这一实践生动诠释了英飞凌'数字低碳、共创未来'的美好愿景,彰显了科技企业以创新回馈社会的责任担当。目前,英飞凌已构建了涵盖教育赋能、社区发展、环境保护等多元化的CSR体系。我们相信,真正的科技创新应当与人文关怀同频共振——通过技术的力量推动社会向善发展,让科技进步的成果惠及更美好的生活。"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践行者,英飞凌正以创新为驱动,全力推进2030年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双轨并行: 在产品赋能层面,通过技术创新持续释放减碳潜能。英飞凌的高能效产品和解决方案预计可在全生命周期内实现约1.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减排,相当于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45倍,创造巨大的净生态效益。 在企业运营层面,制定清晰的减排路线图:到2025年,英飞凌的碳排放量将较2019年基准减少70%,并且英飞凌在全球的所有工厂都将100%使用绿电。 更重要的是,英飞凌还将气候战略扩展至供应链,带动整个供应链的节能减碳。作为行业先锋,英飞凌率先向客户提供产品碳足迹,支持客户更深入地了解其自身价值链中的碳足迹,并构建减碳杠杆措施,从而制定更有效的二氧化碳减排策略;还积极邀请供应商一起制定各自的碳减排目标,加速全链低碳化。通过整个价值链的合作、透明全面的数据以及全球标准,为切实解决气候变化挑战、共塑美好未来奠定基础。 从长江源头的生态修复到企业日常发展中的碳中和实践,英飞凌始终秉持"科技赋能自然,人文温暖生态"的理念,将人文关怀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用数字化解决方案提升环境保护效能,以绿色芯片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参与生态活动传播环保意识。英飞凌相信,只有当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同频共振,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让长江的流动生生不息。 |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在贵州,每一帧安居乐业的幸福画...[详细]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在贵州,每一帧安居乐业的幸福画...[详细]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UED:gogu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