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5年8月4日 /美通社/ -- IBM 近日发布的《2025年数据泄露成本报告》显示,当前 AI 应用的推进速度远快于其安全治理体系的建设。该报告首次针对 AI 系统的安全防护、治理机制及访问控制展开研究,尽管遭遇 AI 相关安全漏洞的机构在调研样本中占比不高,一个既定事实是:AI 已成为高价值、低门槛的网络攻击目标。
本年度的调研结果揭示,许多企业为了加速AI 应用而绕过安全治理。缺乏监管的AI系统更易遭受攻击,且造成的损失更为惨重。 IBM 安全和运行时产品副总裁 Suja Viswesan 指出:"数据表明 AI 应用与监管之间已存在断层,网络攻击者正伺机而动。上述报告显示,企业的AI 系统普遍缺乏基本的访问控制,导致敏感数据暴露、模型易被篡改。随着 AI 深度融入业务运营,其安全防护必须成为重中之重。不作为的代价不仅是经济损失,更将损害用户信任、透明度和控制力。" 报告同时揭示:在安全运营中广泛采用 AI 与自动化技术的企业,其数据泄露损失平均减少 190 万美元,且处理周期平均减少 80 天。 该报告由 Ponemon Institute 执行、IBM 赞助分析,数据来源于 2024 年 3 月至 2025年 2 月全球 600 家机构遭遇的数据泄露事件。该报告中关于 AI 安全漏洞、经济损失及业务中断的关键发现如下: AI 时代的安全漏洞
数据泄露的经济损失
数据泄露的长尾效应:运营中断 根据 2025 年《数据泄露成本报告》,几乎所有受访企业在数据泄露后都遭遇了运营中断。这种中断严重拖累了恢复进度,在报告恢复情况的企业中,大多数平均耗时超 100 天。 然而,数据泄露的影响远不止于漏洞控制阶段:尽管比例同比有所下降,但近半数企业计划因泄露事件提高商品或服务价格,其中近三分之一的企业涨价幅度达 15% 及以上。 关于《数据泄露成本报告》 《数据泄露成本报告》在过去 20 年里累计调研了近 6500 起数据泄露事件。自 2005 年首次发布以来,数据泄露事件的本质已发生巨变:早期风险主要来自实体层面,如今,网络攻击已全面数字化且针对性更强,泄露事件的背后是一系列更复杂的恶意活动。 随着企业AI 应用的加速,本年度《数据泄露成本报告》首次聚焦以下领域:AI 安全防护与治理机制现状、AI 安全事件中的目标数据类型、AI 驱动型攻击的关联损失、影子 AI的泛滥程度及风险特征。结合往期报告中的研究发现:
其他信息:
|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在贵州,每一帧安居乐业的幸福画...[详细]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在贵州,每一帧安居乐业的幸福画...[详细]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UED:gogu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