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2014年5月19日电 /美通社/ -- 关于时下人们热议的“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议题,三地的产业布局与各自的定位尚无定论。然后已经有很多公司选择了“用脚投票”,在享有技术与资金密集优势的北京和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天津之间,开启了“双城生活”的新模式。 纽约和新泽西,旧金山和奥克兰 -- 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结伴成长”的城市,它们通过有效地发挥互补功能与优势从而获得令人瞩目的协同发展机会。 在中国,或许最明显的例子当属深圳。获益于粤港联动的区域合作,深圳现已成为一个集聚700万人口的大都市、并成为其毗邻的香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支撑枢纽。 而上述这样的城市协同发展趋势即将拓展至中国更广阔的北方地区。首都北京的城市布局将面临大变革,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也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 北京作为首都尽管拥有其特别的吸引力,但不少非首都的核心功能宜得到疏解;例如,毗邻首都的天津,相对北京而言生活成本更具优势,人口也相对较少一些,并且距北京也只有约半小时的高铁车程。 京津冀(三地人口合计约1亿)在顶层设计方面应具有一体化抱团发展的思路而不是“一亩三分地”的思维模式;同时,京津冀在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文化同脉的这些优势,也将更有助于促进相互融合、协同发展。 “中国本身就是由众多不同地区、不同的市场组成的一个辽阔区域,清晰地识别出各个地区本身的特性和优势是十分重要的,”英国经济学人集团智库 (EIU) 中国资深经济学家林德康 (Duncan Innes-Ker) 认为。 “(中国)悠久的历史也促成了各不同地域的‘经济轮廓图’,立足于本区域的特色来发展经济也是打造区域相对优势的关键点,”他说。 天津在承接北京的部分非首都职能方面显然也作了充足的准备。天津于家堡地区被规划设计成为承接部分央企总部的重要中心,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TEDA)自1998年至今历年被评为中国顶尖的开发区,也致力于成为高科技的创新中心。 当然,这也意味着天津开发区矢志不渝地投入建设一个高新创新企业群体在首都难觅的发展空间。 被一些西方媒体称为“硅谷胡同”(即中国版的硅谷)的中关村位于北京毗邻众多名牌高校学府的地区。 但对于很多初创公司而言,他们往往还处于入不敷出的发展阶段,“硅谷胡同”并不是一个容易生存的地方。仅仅是在北京的租金这一项就比在天津的成本花费可能高达三倍。 “很多高科技公司来自于北京,而北京和天津完全可以构成一个‘双城生活’的新模式,”天津开发区投促局副局长邹芳表示。 “如果说北京享有技术与资金密集优势的话,那么天津自身的比较优势可以与之形成互补 -- 这些优势可包括更低的成本、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独特的政府支持和高效率的服务机制。很多来自北京的科技新创公司正需要如此的成长环境。” 基于这样的理念,天津开发区最近与北京合作成立了“津京互联创业中心”,而中关村就是一个重要的合作方。 可以说,上述这样的区域合作举措使得中国在支持创新领域达到可与美国相比肩的水平。“创新绝非一项‘零和游戏’;它意味着联动不同区域间的比较优势(从而使创造力最大化),这一点不仅适用于一个国家,在跨国区域间亦如此,”总部位于湾区的咨询公司 Emergent Frontiers Group LLC 的董事总经理 Olaf J. Groth 博士认为。他同时也是霍特国际商学院全球创新战略组织和经济学教授;《美国湾区创新体系 -- 它如何成为世界领先的创新中心及保证其未来的必要措施》即是一本由其领衔组织完成并于近日出版的白皮书。 “以美国为例,尽管很多清洁科技的创新起源于加州,但它同时也高度依赖与其他区域的伙伴合作,包括美国中西部和东南部地区、乃至德国、法国、日本和韩国等区域,而这些往往也是汽车制造业聚集地,”Groth 博士说。“随着跨学科技术的日益融合,将某个创新源局限于一个特定地区已毫无意义,而更应该根据企业特定的成长阶段所需要的资源投入而(放眼不同区域)博采众长。” 作为对高新初创企业支持项目的一部分,天津开发区的运营方也主动向专业服务提供商购买服务、用以支持区域内的企业集群体系和协作形态。一个叫华胜天成的 IT 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提供商就是一个例子。由该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由泰达科技发展集团(作为开发区运作方)购买、尔后向入驻园区的科技企业免费提供,这些基础服务包括诸如云服务、服务器托管、IT 技术培训等。 尽管其仅占华胜天成整体业务量的6%-7%,但华胜天成总经理周培勇表示,这样服务于园区集群企业的作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将来某个时候,这些受益的的企业中就会有直接成为华胜天成客户的公司出现。 “(更重要的是,)我们探索出了基于这种协作形态的、可行的商业模式,而这对所有干系方而言是多赢的结局 -- 无论是对于园区企业,还是对于我们公司自身,乃至整个区域的产业发展,”周培勇表示。“我们在国内先试先行了这样一个模式,事实上中关村目前也跟进实行了这种模式。” 天津开发区还为区内企业提供诸多创新的金融服务。作为开发区其在金融创新方面多年来走在前沿,中国第一家外资创业投资企业、第一家产业基金等均诞生于此。另外,至少有9家提供微金融(小额贷款)服务的公司落户于该区。所有这些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富有活力的生态环境。 在今年2月底,开发区宣布成立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集群,同时发布了《天津开发区推进互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这也将进一步实现区域内本已是翘楚的 IT 产业和金融创新项目的融合与协同。 “天津具备非常坚实的实体经济支撑,包括港口经济和贸易等,这是互联网和金融服务蓬勃发展的核心基础。因为金融是为实体服务的,”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副总裁、互联网金融实验室执行主任罗明雄说。 罗表示,天津拥有全国所有保理公司的牌照的三分之二强、融资租赁的牌照的一半以上;无论是天津还是天津开发区,在金融服务创新方面多年来一直走在前沿。“这些都是利好,有利于激发天津发展出独具自身特色的产业经济,激励天津的企业更好地拥抱创新经济。” “除此以外,我们看到北京在高成本时代下产业外溢和转移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罗认为,“这对天津而言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如何形成京津联动发展的机制也成为关键。” 尽管京津有着相似的文化认同,一些观察家仍然认为,(两地合作中)不同的视角对激发创新思维而言将十分宝贵。 “中国和美国共同享有一个非常宝贵的禀赋,那就是(作为大国)国内各区域间的异质性和多样性,”格威-舒伯-拜耳律师事务的律师 Sara Sandford 认为。 “观点和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在美国经常被奉为创新的根基。中国同样拥有独特的机会来利用异质性和多样性来推动国内创新,包括发展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等等……(区域协同发展要成功)同时也需要创建一种平台和机制,来使更多的分享与交换成为可能,”她补充道。显然,天津开发区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好的尝试。 |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在贵州,每一帧安居乐业的幸福画...[详细]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在贵州,每一帧安居乐业的幸福画...[详细]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UED:gogu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