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关新闻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中国公关新闻网 门户 公关企讯 查看内容

重视围手术期镇痛管理 提高患者满意度

2015-3-3 00:31| 发布者: prnasia| 查看: 892| 评论: 0

深圳2015年3月2日电 /美通社/ -- 由《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主办,《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医学参考报 -- 骨科学频道》协办,辉瑞中国支持的第二届“文武双全,谈骨论术” -- 全国中青年骨科医师手术标准化大赛总决赛2月28日在深圳顺利完成全部赛程、圆满落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主编邱贵兴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分院副院长唐佩福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骨科杂志》副主编裴福兴教授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及《医学参考报》执行副主编孙天胜教授等知名专家出席了总决赛。

大会主席邱贵兴院士表示:“作为两届‘全国中青年骨科医师手术标准化大赛’的评委和全程见证者,我很欣慰地看到,在第一届比赛的基础上,今年的大赛吸引了更多优秀中青年骨科医师的参与和交流。围手术期标准化管理的意识与水平是目前评判骨科发展水平的最新标准。手术标准化大赛是一个多功能的平台,通过比赛案例的准备和比赛现场视频讲演,众多中青年医生完成了比拼、学习和交流,不仅使诊断、适应症、康复等围手术期全程管理意识和技能得到不断提升,而且切实地强化和实践了术前、术中、术后全程规范化管理的理念。与此同时,通过围手术期规范化管理,也更好地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加速康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这一过程也是‘以人为本,优质医疗’精神的良好实践。”

围手术期规范化管理为手术成功保驾护航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在对患者从入院,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直至基本康复出院的围手术期全过程所涉及的医疗行为的管理规范的总称。围手术期从病人决定需要手术治疗开始,积极的术前准备包括帮助患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调整良好的机体条件,以便患者安全、顺利地耐受手术。手术后,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尽量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进行及时有效的疼痛管理,帮助患者尽快地恢复生理功能,提高康复后的生活质量。

当今的骨科治疗理念中,手术技术不再是衡量骨科医生水平的唯一标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主编邱贵兴院士指出:“标准的术前诊断和准备、规范专业的术中操作、完善综合的术后康复管理,这一完整的围手术期标准化过程,对医生的综合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熟规范的围手术期标准化管理,也是临床上完成一台成功的手术,以及增强患者满意度的重要保障。”

个性化疼痛管理是围手术期规范管理的重中之重

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及《医学参考报》执行副主编孙天胜教授指出:“脊柱手术是骨科常见的大型手术,重要性与高风险并存。手术疼痛造成患者的消极心理、运动能力下降,不仅导致术后恢复期延长,还有可能造成肌肉萎缩、呼吸道炎症等并发症。长时间静止的状态还可能会导致肌肉痉挛,这种痉挛在脊柱手术中非常致命。制定合理的围手术期镇痛方案,将脊柱手术后的疼痛和治疗中带来的心理负担降至最低,是作为医生,尤其是骨科医生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的重要环节。这也是评估参赛选手综合管理水平的关键部分之一。”

不同个体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一样,不同类型的骨科手术造成的损伤也不尽相同。因此,强调个体化差异下个性化、多模式镇痛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一项针对术后病人的调研显示,75.5%的病人在术前就开始担心术后疼痛;92%的病人术后迫切需要术后镇痛;而80%病人反映镇痛不足。因此,有计划和个性化的镇痛管理在骨科围手术期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分院副院长唐佩福教授表示:“由于创伤患者受伤往往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创伤的相关问题在手术前都已存在,且患者缺乏心理上逐渐适应的过程,围手术期中疼痛管理对创伤骨科患者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将治疗‘关口’前移,其中合理规范镇痛、抗凝以及抗感染是重中之重,能够有效屏蔽手术并发症。大多数创伤患者的疼痛都在中度以上,甚至是重度疼痛。尤其在创伤的早期,如果没有制动等有效措施的干预,都会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患者受伤时的疼痛经过制动和消肿治疗会有所缓解。如果接受手术治疗,就不可避免会出现疼痛的二次高峰。倘若与患者沟通不够或者术后镇痛效果不佳,容易让患者产生病情加重的错觉。因此,在创伤手术的围手术期中,我们提倡术前镇痛、术后早期镇痛的围手术期镇痛管理。”

随着国外先进镇痛方案的不断引进,术后镇痛将权衡胃肠道风险因素、抗凝剂或抗血小板药物与硬膜外麻醉的利弊,兼顾安全有效的镇痛管理,规范围手术期的管理,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让病人获得安全舒适的治疗和康复。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个性化镇痛方式,正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转变。通过最小的药物剂量,安全有效地达到最好的镇痛效果,是个性化疼痛管理的目标。

“众所周知,关节置换术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是最明显的一个手术解决办法。但医生也知道,关节置换术的创伤非常大,被列为术后疼痛程度最重的一类骨科手术。我们今年把全膝关节置换术作为新增术型拿出来讨论,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一次成功的关节置换术的完成,不仅是一台漂亮的手术那么简单。” 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骨科杂志》副主编裴福兴教授补充道:“除了展示一台精美、完美的手术之外,更应重注的是患者的疼痛管理、康复管理和如何更好的恢复和生活。毕竟走下手术台后,才是患者治愈病患后的新开始。”

手术标准化大赛助力提升中国围手术期医疗发展水平

在前一年大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本届比赛覆盖医院范围更广、在骨科范围内比赛术型也更多。在近半年城市赛、大区赛的层层比拼过程中,也为广大中青年骨科医师打造了一个持续学习、交流、手术展示的平台。

自2014年5月启动至今,比赛共吸引来自30个重点城市近300家三甲医院、重点基层医院的700余位中青年骨科医师的参与。在总决赛中,60名来自全国各大医院的中青年骨科核心力量就三个分学科、共六种术型的60件参赛作品进行最终角逐。

最终,在关节,脊柱,创伤三个学组共六个术型获得一等奖的选手分别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邵云潮(关节1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林荔军(关节2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黄博(脊柱1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闫铭(脊柱2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张晖(创伤1组),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赵燕鹏(创伤2组)。邱贵兴院士及大赛现场的多位专家评委出席了颁奖仪式。

邱贵兴院士在对该赛事的总结发言中表示:“在以往两届的层层选拔和多轮比拼中,‘全国中青年骨科医师手术标准化大赛’这一平台为众多的中青年医生提供了解最前沿的技术进展、掌握最新的管理技能的机会。在推动中国骨科医学发展的同时,也为骨科医师管理和服务意识的提升、操作技能的不断改进做出了贡献。希望更多中青年骨科医师带着大赛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在工作中精益求精,更好地造福病人,为病人的健康服务。”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手机版|Archiver|中国公关新闻网

GMT+8, 2025-5-12 13:07 , Processed in 0.806239 second(s), 5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UED:goguan.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