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国际场合推介中国铁路,高铁出海成为2014年媒体最热的话题之一。作为中国轨道交通装现代化装备的代表,高铁的成功源于全球化的创新体系,也源于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百年的历史积淀;源于整车制造企业的产业链整体带动,也源于核心零部件的研发配套。深厚源自历史,创新成就未来,这是中国高端轨道交通装备成功的根本。 本届活动参观地基本情况 戚墅堰所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材料及工艺的专业研究所,是中国高铁重要零部件制造基地,目前公司研发的高铁齿轮箱已经装备南车旗下所有高速动车组型号。最新研制的CRH3型高速动车组齿轮箱以及高寒动车组齿轮箱已经装车运营。截至2015年1月底,CRH3型动车组齿轮箱已经装车运营23万公里,高寒动车组齿轮箱已经在哈大高铁上安全运营16万公里。 神秘的动车组制造基地面向公众开放这是第一次,参加者来自各行各业,但均通过微 博公开报名参加。他们年龄最小的只有4岁,年龄最大的则有76岁。8岁的小车迷徐博扬不仅能背出中外列车的型号,连每辆车的功率都倒背如流,每学期他都要求自己的爸爸妈妈参加自己监考的火车知识期末考试,在他充满童趣的图画里,火车也被他塑造为高大俊美的超人形象;还有顽强的澳大利亚留学生车迷“法拉利之神”,他参加完期末考试出了考场后,立马奔上机场,从墨尔本转道新加坡,又转道南京,从南京飞到青岛,在我们活动已经开始时他赶到中国南车;酷爱视频制作的车迷丁嘉一和何筠则是一路开车从苏州赶到青岛,带着航拍设备,精气神十足地开了7个小时……车迷中年纪最大的叫王立信,已经76岁了,来自江苏省话剧院的他一边认真听南车员工的讲解,一边详细记录。他说“这次活动让我有机会能够‘亲密接触’中国高铁,我希望用艺术的手法来展现它先进的技术和在这里工作的人们。”网友DF4D0088在报名时自我介绍说:“我是DF4D0088,一个火车疯子,自称南车迷,自从我出生后不久,便年年随父母来往京沪两地,列车的更新换代令我应接不暇——从空调22到BSP25T,再到CRH,铁路的发展,时间的缩短,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 揭开神秘的面纱,高铁的制造技术以及高铁人的严谨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微 博知名博主飞象网项立刚在微 博中说:“2月10日去南车四方车辆厂亲眼目睹了高铁怎么制造出来的,和很多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感触颇深,中国的强大和发展,不是靠说,靠吹,还是要靠实干,也许我们还会走弯路,也会有问题,但是做总比混好。看到那些实在的奋斗着的人们,心中充满了敬意。”微 博知名博主王小东评论说:“参观南车,一个亮点是其模型室,里面有的模型外形很逆天,应该是用于速度比现在高得多的机车的……参观南车,另一个亮点是高速滚动综合性能测试台,车在上面可跑600公里/小时,据说为世界最高端。”对于高铁的工程师,飞象网项立刚如此评价,“制造出高速列车的人,朴实、普通、温和、实在。走在街上,他们和任何一个人没有区别,但是他们却用一点点积累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做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高速列车。对于他们,自己同胞不是支持与鼓励,却用充满敌意态度非议他们的成绩。他们怎么办?他们忍着,只做,不说!这是在中国! ”网友我是夜鸣猪则评论说:“我特别佩服的是左上角的这位,女性、高铁、技术、总工程师,当这些标签汇集到一个女人身上时,在这个男性聚集的行业,注定了她背后付出更多超出常人的努力。她大学毕业进入南车,十几年同一个岗位成长。坚持、踏实、使命、平凡,对于太多急功近利要成功的年轻人而言,真实的典范。”网友沈太玲则表示,“对南车集团年轻、且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严谨、幽默、富有逻辑且富有激情的真挚情感的解答、表述所感染、感触!这支队伍,了不得!”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UED:gogu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