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5年1月21日电 /美通社/ -- 北京时间1月17日下午,与非网创始人、CEO苏公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启题为“如何成为电子行业的领袖?”的演讲,也是与非网工程精英训练营 -- ECBC实战营高校宣讲的第一站。他接下来还会在国内9所知名高校展开巡回演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有光表示,“非常高兴苏公雨总经理能够选择在北航拉开本次全国巡演的帷幕。同时,我们非常关注工业界是如何看待学术界的工程教育问题的。通常,老师们无论是在基础研究还是项目研究上都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但是工业界的发展与之相比还要更快。实时的了解工业界的呼声和需求,将对高校的人才培养产生非常有意义的影响。希望高校和工业界能够一起携手,为培养学生走向领袖式工程师、创业型人才做出贡献。” 挑战:好工程师都去哪儿了? 苏公雨表示,与非网作为一家电子行业的垂直媒体,对电子行业的上下游企业、工程师群体有着深入的了解,非常关注电子工程师群体的职业成长。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每年电子类专业毕业生中只有30%的人进入电子行业工作,同时,百度、360、小米等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硬件创业领域,通过高薪和快速晋升加剧着电子行业的竞争和人才的抢夺。 同时,在服务国内外厂商及工程师的过程中,苏公雨发现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即行业中的一个困境:像华为、中兴这样的大型企业,目前依然求贤若渴,每年都会花费巨大的投入来招聘毕业生,仅中兴通讯南京公司每年就会投入上千万在校园招聘上。而其在2015年的“蓝剑”精英人才计划项目中,为面向全国招收的100名最优秀学生提供特殊起薪、买房装修贷款等诱人待遇。由此完全可以看出目前企业对人才的“饥渴”程度。 近些年,海外人才的回归使得苏州工业园区出现了很多中小型创业公司,而这些公司也面临着和以上“巨无霸”企业同样的问题,即很难招聘到足够优秀的硬件工程师。 难在哪?在很多创业型企业中,能否快速为企业创造价值与员工的学历、经验等因素并无直接联系,甚至一些来自服务外包职业学院(类似于大专水平)的毕业生,更能够解决设计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快速的为企业带来价值。同时,在众多互联网企业纷纷试水智能硬件领域之时,往往资金和计划书到位了,却找不到专业的、靠谱的硬件团队。 而经过了4年本科教育的电子类优秀人才,都去哪儿了? 困惑:为什么成不了优秀的电子工程师? 凭借优异成绩考入名校电子类专业的同学们,同样有着许多的困惑:为什么很多同学在经过了4年的本科教育后,不选择进入电子行业或从事硬件设计工作呢?走向了硬件工程师岗位后,为何又深感自己的道路变窄呢?硬件工程师的前途,是否不如软件、互联网、市场等岗位呢? 在这些困惑产生之前,同学们是否想过以下三个问题?
眼前的这三个问题,其实衍生出来的就是当前电子类专业学生需要克服的所有困难。 苏公雨认为,从技能培养方面来看,人才的教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其中,后者是从进入企业或走向社会后,长达一生的教育过程。而两者都有各自的局限性。 在探讨高等教育的问题上,发现高校教育体系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继续教育:别被不规范的企业“坑”了
机遇:电子工程师需要转行吗? “答案恰恰是否定的。”苏公雨说,“对于热爱电子、热爱创造的学生来说,未来十年是你们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硬件主宰的十年。” 譬如近两年,很多高校陆续开始引入物联网专业、物联网实验室。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普及,物联网+传感器+大数据的组合技术,将会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改变这个世界。以行业的传奇公司 Nest 为例,它通过将恒温控制和烟雾传感器产品的用户体验做到了极致,在成立短短几年后,于2014年初被谷歌以32亿美金收购,随之引发了智能硬件、智能家居投资的新一轮热潮。 此外,开源硬件、智能硬件、可穿戴、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等概念也火遍全球,甚至能够被非专业人员所开发使用。 苏公雨表示,“我们必须要相信的是,上述所提到的领域,都需要以硬件为技术基础。未来的十年,一定是硬件做为主宰!遗憾的是,这两年我们常常听到来自互联网行业的‘外行人’登上智能硬件的舞台,却很少能听到来自电子行业的牛人发出最强音。一句话:咱们做硬件的兄弟们决不能太‘怂’了,未来十年一定要从电子行业诞生出领袖式的牛人、名人。” 有雄心无经验的小白,需要哪些锦囊? 有时候,当小白们经过几百次的调试后终于独立完成了一套系统后,他们所采用的芯片已经停产了;或者,当他们花费几个月终于搞明白的疑难问题,是给 FAE 打一个电话就能解决的;也有一些情况是他们引以为傲的产品功能和技术指标不被用户买账。 所以,除了上述提到的丰富的设计经验和系统设计能力,整合社会资源、用户体验优先是成为优秀工程师的加速关键。 此外,工程师待人接物的态度,与同事、上下级、客户之间的沟通技能,以及对企业流程的尊重和理解、对成本和市场的敏感度,都极大的影响着未来的职业走向。 做到以上这些,就比较可能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 3个月,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吗? 现在,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是:毕业生在入职的半年内,企业需要花费数月到半年的时间对员工进行培训,而在此期间他们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几乎为零,所以企业一般不会为毕业生提供较高的薪水,最终往往导致接近一半的员工在培训后流失掉。 面对目前高校人才供给和电子相关产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巨大鸿沟,与非网“ECBC(Engineering Career Boot Camp)实战营”的目标是做从高校毕业生到和企业正式员工之间的“加速器”,通过3个月的高质量项目实训,帮助有雄心无经验的小白快速成为能够直接承担项目、拿到高薪的优秀工程师。 从项目的系统化、规范化、流程化、职业化到产业的全局观,从方案、器件的选型到提高产品的开发效率,与非网ECBC实战营可以在以下各个领域提供全面的培训。 3个月的集中培训中,与非网 ECBC 实战营会邀请海内外知名厂商的资深工程师、硅谷的技术专家进行指导,并提供到硅谷实习考察的机会以及推荐进入名企的帮助。 苏公雨相信,对于有志向成为行业领袖的学生来说,3个月足以完成从小白到优秀工程师的华丽转变。 精彩互动 观众问:“我不算一个标准的‘好学生’。从参加学生工作到各种活动,再到发展第二专业,我的兴趣十分广泛。直到目前在企业的实习过程中,对电子硬件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如今的迷茫就在于,我校在水利水电、电力专业领域拥有较强的实力,相关专业毕业后的待遇要比前者好很多。面对我最感兴趣的电子软硬件设计,我该何去何从?” 苏公雨回答,“这是学生中的典型问题。但是,产业的风向瞬息万变,我们不应该被当前的局势所迷惑,更不要被束缚在既定的认知中。俗话说风水轮流转,数年前教师行业的门槛比现在要低很多,而数年后也许最为吃香的公务员也许会无人问津。目前,行业最缺少的是知识面广、做事有激情的资深工程师,它所欢迎的是真正做事情的人,而不是带着‘好学生’标签的人。” “面对我们感兴趣、热爱的电子行业,我们一定要顺从自己内心的选择。” |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在贵州,每一帧安居乐业的幸福画...[详细]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UED:gogu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