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2P扎根中国到如今蓬勃发展的5年间,宽松的政策催生了资金池模式和托管模式两类平台,平台利率也逐步趋于多元化,从8%到30%不一而足。面对众多平台投资者往往出现疑惑:为什么资金池模式的平台利率相对较高?利息每提高1%风险会提升多少?
小猪罐子现在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平台利率的高低在于平台的流动性控制。利率和风险是流动性的正反两面,流动性越好的平台往往利率就越低,挤兑风险就越小,反之亦然。一般高息平台会有以下2个隐忧:
高息平台难以选择优质项目
高息运作的P2P平台需要足够高的息差来覆盖其利息成本,一般优质项目能提供的利息较低,无法支撑高息平台的运营。为了赚取较高的息差只能选择较高风险的项目,容易产生坏账风险,一旦有大额坏账,平台的资金就会变得紧张,流动性面临枯竭,往往容易陷入催高利息,“以贷还贷”的恶性循环。
一般利息在20%以上,甚至到30%的平台的资金面都是比较紧张的。资金越紧张就越要提高利息来吸引投资人,利息越高资金压力就越大,当平台的利润和流动性被高息完全吞噬时,就是流动性风险爆发时。

高息平台因使用较高杠杆 风险呈指数增长
一般的金融机构都会使用资金“杠杆”,风险控制的关键在于对资金流动性的把控。典型的例子便是中国的银行。
在我国,银行需要上交一定比例的存款到央行,即存款准备金,以应对储户提款和资金清算,其余部分才能用于放贷或投资。如用户存款1万元,银行将其中8000元用于放贷,留下2000元作为准备金,这样银行使用的资金杠杆为4倍(8000/2000)。
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资金池模式的P2P平台。平台给予投资者过高的利率,迫使其运用高杠杆维持其成本,将资金尽量多的拿去放贷,压缩其流动资金,使流动性风险成倍放大。举例来说, 13%收益的平台在4倍(80%/20%)杠杆下,其只需要放贷80%的资金便足以支撑平台运营甚至盈利,余下20%的资金流动性,风险极低。但如果将收益提升至15%,可能需要将95%的资金放出,杠杆骤然提升至19倍(95%/5%),很容易出现流动性枯竭。
由此可见,区区2%的收益提升,风险可能成几倍的增长。因此,对于高息平台平台,投资者尽量不要去触碰。这类平台高息的背后,隐含着流动性紧张的风险。
小猪罐子致力找到合理的收益平衡点,既保证平台找到优质、风险低的借款项目,也能确保平台保持较好的流动性,使平台在为投资者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保证平台的良好运转。
|